教书,传授知识是老师的工作。育人,端正品行是家长的责任。古今中外,从未有哪个老师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亲生的孩子。
现代社会,亲朋邻居基本不会越矩指出别人家孩子的缺点。老师是唯一会对你的家庭教育指手画脚的人。所以,不要反感,也不必过度解读。
一个老师以旁观者的角度,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,更为客观。 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,敢担着风险,孩子的问题,值得感恩。
不要简单地把老师的“沟通、反馈问题”理解为“告状”。老师寻求家庭的合力,是希望家校携手,共同帮助孩子。
只有负责用心的老师,才会不断地关注你的孩子,发现你家孩子的问题,花心思去纠正。否则,大可不必如此费力。
我们看待自己的孩子,大多不自觉地带了美颜滤镜,很难做到客观公正。不妨多听一听老师的沟通反馈。
他们往往建立在面向一个班级,甚至一个年级的横向比较上,若真的反馈了一些问题,不可大而化小,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面对“在家中,父母舍不得管,在学校,老师不敢管”的学生时,那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,苦口婆心或“大动干戈”地管教孩子的老师,才是真正的好老师。
因为有良知的老师知道,一味的迁就和让步、盲目的鼓励和宽容,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,而无法栽培出参天的大树。
不要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指指点点。20%的孩子在家里完成作业的速度,慢于普通同学一两个小时,是正常现象。
如果班级里学习能力最弱的孩子,也能两个小时内就完成所有作业。那么,学习能力强的孩子,就没有回家作业了。 孩子作业慢,是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决定的。
不要把老师放在一起比比比,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也不会有两个教育方法完全一样的老师。比来比去,只会觉得事事都不如你意。我们无需因为个体情况或自身经历,就断定老师教学方式错误。
老师有多年的经验积累、横向的比较观察、平行班的学习反思、教研组的商讨研究。实施的教学方式,一定是最适合本班学情的,永远不要质疑这一点。
爸爸、妈妈和老师,三者之间应形成教育合力。父母相互拆台,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,诋毁老师,只能嘴上痛快一时,却无法解决任何问题,更会毁了孩子的敬畏心。
没有谁的教育,会十全十美,与另一半多一些沟通,对老师多一些理解。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发泄情绪.